篮球报道
Wedding customs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上,一位年轻选手的身影吸引了全场目光,15岁的姜鑫瑞以出色的表现斩获U16组花剑个人冠军,站上最高领奖台时,他那尚显稚嫩却坚定的面庞写满了从容,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将用手中的剑,不仅挑落了一枚金牌,更击破了人们对年轻运动员的固有印象。
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”姜鑫瑞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,“站在剑道上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。”简单的话语背后,是这个少年六年击剑生涯的沉淀与感悟。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小学三年级,当时市击剑队的教练到学校选拔苗子,一眼看中了这个身材高挑、反应灵敏的男孩。“第一次看到击剑比赛是在电视上,觉得那些运动员戴着面具,手持长剑的样子特别帅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当真正接触这项运动后,才发现它远不止看起来那么‘酷’。”
初入体校的日子并不轻松,每天放学后,当同学们回家写作业或玩耍时,姜鑫瑞都要赶往训练馆进行至少三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基本功练习枯燥而艰苦,成千上万次地重复弓步、冲刺、格挡等动作,常常练到手臂抬不起来。
“有无数次想过放弃,”姜鑫瑞坦诚地说,“特别是看到朋友们有更多自由时间,而自己只能在训练馆里度过童年时。”转折点出现在他参加的第一场正式比赛,虽然只拿到了小组出线权,但那种在剑道上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感觉让他着了迷。“击剑就像是物理国际象棋,既要比拼速度力量,更要较量战术智慧。”
2019年,12岁的姜鑫瑞首次参加全国性赛事——全国U14击剑锦标赛,由于经验不足和心理紧张,他在首轮淘汰赛中就意外出局。“那次的失败让我意识到,训练和比赛完全是两回事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在训练中能完美做出的动作,在比赛压力下却会变形。”
这次失利没有击垮他,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,回到训练基地后,姜鑫瑞与教练一起仔细分析比赛录像,找出自己的技术漏洞和心理问题,他增加了模拟比赛训练的比重,请队友模仿不同打法的对手,以适应各种比赛情境。
2021年,姜鑫瑞终于迎来了突破,在华东区青少年击剑邀请赛上,他一路过关斩将,夺得个人生涯首个区域性赛事冠军,这次胜利不仅增强了他的信心,也让他获得了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资格。
姜鑫瑞的教练李建国评价道:“这个孩子最难得的是有着超越年龄的自律和思考能力,他不仅训练刻苦,还经常研究世界顶级击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,做技术分析笔记,很多年轻选手只注重体能和技术训练,而姜鑫瑞很早就明白击剑是一项需要脑力的运动。”
观看姜鑫瑞比赛,行家们会发现他的技术风格独具特色,他继承了中国传统击剑选手步伐灵活、出手迅捷的特点,同时又融入了欧洲选手善于控制节奏、设陷阱诱敌的策略。
“姜鑫瑞的最大优势是他的应变能力,”国家队前击剑运动员、现任评论员的王磊分析道,“他能在极短时间内判断对手的意图并做出相应调整,这种能力部分来自天赋,但更多是通过大量比赛和视频分析培养出来的。”
在本次全国锦标赛决赛中,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曾战胜过自己的老对手——来自北京的刘泽宇,比赛开始后,刘泽宇率先发力,利用积极进攻连得两分,姜鑫瑞并没有慌乱,而是通过调整距离和控制节奏,逐渐找回了比赛主动权。
最关键的一剑出现在第二局中段,当时比分胶着,刘泽宇发起一连串猛攻,将姜鑫瑞逼至剑道末端,眼看就要失分,姜鑫瑞突然一个侧身闪避,紧接着一记精准的反击刺中对手有效部位,这一剑不仅得分,更打乱了对手的心理节奏,姜鑫瑞以15比11的比分获胜。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,”谈及比赛关键时刻的处理,姜鑫瑞这样解释,“教练可以在场边指导,队友可以加油助威,但真正站在剑道上,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,这种孤独感起初令人恐惧,但现在已成为我最大的力量来源。”
脱下击剑服,姜鑫瑞与普通中学生并无二致,他喜欢听音乐、玩电子游戏,最近还在学习吉他,尽管训练占用大量时间,他仍然坚持文化课学习,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。
“文化学习与击剑训练是相辅相成的,”姜鑫瑞认为,“击剑需要快速计算和战略思考,这离不开数学和逻辑能力;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比赛心理。”
姜鑫瑞的父母最初对儿子选择击剑这条路有所顾虑,担心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,看到儿子如此热爱并坚持这项运动,他们逐渐转为支持。“我们最欣慰的不是他拿了多少奖牌,而是通过击剑,他学会了自律、坚持和独立思考,”姜鑫瑞的父亲表示。
平衡学业和训练并非易事,比赛前夕,姜鑫瑞常常带着课本随队出行,在训练间隙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,他的队友开玩笑说,姜鑫瑞是“剑道上最像学者的,教室里最像运动员的”。
击剑是一项极其考验心理素质的运动,两位实力相近的选手对决,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稳定性,姜鑫瑞在这方面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。
心理教练张琳博士与姜鑫瑞合作已有两年时间,她透露:“刚开始工作时,姜鑫瑞在比赛关键时刻容易紧张,导致技术动作变形,我们通过呼吸训练、可视化练习和情境模拟等方法,帮助他建立心理应对机制。”
这些训练在本次锦标赛中见到了成效,半决赛中,姜鑫瑞一度落后4分,面临赛点,暂停时,他闭上眼睛做了几次深呼吸,回到剑道后连追3分,最终实现逆转。

“我现在将压力视为朋友而非敌人,”姜鑫瑞分享他的心得,“适度的紧张能让我保持专注和警觉,重要的是接受这种感受,而不是试图消除它。”
夺得全国冠军后,姜鑫瑞的下一个目标是入选国家青年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,长远来看,他梦想站在奥运会的剑道上,与世界顶级选手同场竞技。
实现这些目标意味着更多付出,随着进入更高水平的竞争,姜鑫瑞需要进一步提升体能和技术全面性,他的教练团队正在制定新的训练计划,重点加强他的弱项——重剑和佩剑的基本功,这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不同剑种的特点,提高花剑比赛中的适应能力。
“击剑运动正在不断发展,技术和战术都在创新,”姜鑫瑞清醒地认识到,“不能因为一次成功就停止进步,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。”

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失败,姜鑫瑞表现出超乎年龄的豁达:“胜败是运动员的常态,重要的是从每场比赛中学习,无论是赢是输,击剑教给我的不仅是如何取胜,更是如何面对失败并重新站起来。”
姜鑫瑞代表着中国体育新生代的力量——他们技术全面、心理素质过硬,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学业成绩和全面的个人发展,这种新型运动员的培养模式,反映了中国体育教育理念的进步。
国家击剑队总教练董强表示:“我们很高兴看到像姜鑫瑞这样全面发展的年轻选手涌现,他们不仅具备出色的运动能力,还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心理素质,这是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所在。”
随着2025年全运会和2028年洛杉矶奥运周期的临近,中国击剑正在积极备战,寻找下一代领军人物,姜鑫瑞这样的年轻小将,正通过一场场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潜力。
体育专家指出,姜鑫瑞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天赋和努力,还在于他对击剑运动的深刻理解。“他明白击剑不只是物理对抗,更是心理博弈,这种认知水平使他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。”
夜幕降临,训练馆的灯光再次亮起,刚刚结束一天学校课程的姜鑫瑞换上击剑服,手持花剑,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,剑尖在灯光下划出银色的弧线,脚步声与剑刃相交的声音编织成独特的韵律。
对于这个15岁的少年来说,击剑已不仅是运动或比赛,更是一种修炼和成长,正如他所说:“每场比赛都是一次自我发现的过程,剑道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你的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,而真正强大的选手,是那些敢于直面这面镜子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人。”
击剑小明星姜鑫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,他的经历向人们展示:体育竞技不仅是奖牌的争夺,更是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旅程,在这个旅程中,他找到了自信,学会了独立,并正一步步向着更高目标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