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
在刚刚过去的周末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十周年纪念赛事,这场在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举办的赛事,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、参与度最广的击剑赛事之一,十年来,这项赛事不仅见证了无数击剑爱好者的成长,更成为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。
2015年,首届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在北京拉开帷幕,当时仅有不到1000名选手参赛的赛事,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年度参赛人数超过万人的大型体育盛会,联赛创始人张海洋回忆道:“最初我们只是希望为击剑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,没想到十年间能够见证如此巨大的成长。”
今年的十周年赛事在全国六个城市设立分站赛,最终总决赛在上海举行,赛事设置了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涵盖U8至40+年龄组别,真正实现了“全民参与”的办赛理念。
27岁的李梦薇是联赛十年发展的亲历者,2015年,她还是个17岁的高中生,第一次站在联赛的赛道上。“那时候我学习击剑才两年,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,紧张得手都在抖。”李梦薇已经成为一名击剑教练,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联赛。
“联赛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这些年的成长。”李梦薇说,“从参赛者到教练员,身份变了,但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从未改变,我教的第一批学生现在也已经能够在联赛中取得不错成绩,这种传承让人感动。”
像李梦薇这样与联赛共同成长的故事不胜枚举,据统计,十年来参加过联赛的选手超过十万人次,其中许多人从学生时代一直参赛到走上工作岗位。
十年前,击剑在中国还是一项较为小众的运动,联赛的持续举办,极大地推动了击剑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。
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总经理王建军表示:“联赛为各俱乐部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,直接带动了击剑培训市场的发展,十年前,我们俱乐部只有不到50名学员,现在已经有超过400名长期学员。”
更重要的是,联赛打破了人们对击剑“高大上”的刻板印象,参赛选手中,既有来自国际学校的学生,也有普通公立学校的孩子;既有企业白领,也有退休人员,击剑真正成为一项全民可参与的运动。
十年来,联赛在赛事组织和运营方面不断创新,电子裁判系统、实时比分传输、网络直播等技术手段的运用,大大提升了赛事的专业性和观赏性。

今年联赛还首次采用了5G+AR技术,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选手数据和技术统计,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赛事体验,也为选手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数据参考。
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上,联赛组织者已经有了更长远规划,据悉,未来联赛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计划增设更多分站赛,同时加强与国际击剑组织的合作,引入更多国际元素。
“我们希望将联赛打造成亚洲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击剑赛事。”赛事总监陈志强表示,“未来五年,我们计划邀请国外优秀选手参赛,提高赛事的国际化和竞技水平。”
联赛还将更加注重青少年击剑人才的培养,通过建立分级赛事体系,为不同水平的选手提供更适合的参赛平台。

十年,是一个里程碑,也是一个新起点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,书写了一个关于成长、梦想和坚持的故事,在这个故事里,有无数个“我”与联赛共同成长,共同见证中国击剑运动的蓬勃发展,这个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,带着对击剑运动的热爱,走向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十年。